top of page

耳石症復位後,為何還會頭暈?中醫「治本」策略,助您告別天旋地轉

Sep 27

2 min read

Michael Chan

1

37

0



天旋地轉的耳石症 (BPPV),即使經過物理治療師或醫師成功復位,許多人仍會擔心:「會不會再復發?」或是感覺「頭還是有點昏沉不穩」。這正是中醫藥能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。


現代醫學的手法復位是處理耳石脫落的「治標」首選,快速有效。然而,中醫更深究其本,探討 「為什麼您的耳石會變得不穩定而脫落?」。答案在於身體內在的失衡。


1. 耳石頭暈復位後的黃金康復期:中藥與針灸的雙重支持。


手法復位後,中醫的介入目標是「鞏固療效,預防復發」。


個人化中藥調理*:我們透過「辨證論治」,找出導致您耳石不穩的體質因素,例如是因壓力大、熬夜而引起的「肝陽上亢」,還是飲食不節造成的「痰濕中阻」。 中藥方劑如「天麻鉤藤飲」或「半夏白朮天麻湯」,目的在於調整臟腑功能,從根本上創造一個讓耳石「安居樂業」的內在環境。


針灸改善微循環:針灸能有效疏通頭、耳周圍的經絡氣血,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。

常用穴位如 **風池、翳風、聽宮* 等,有助於穩定復位後的前庭功能,並緩解殘留的昏沉感。


2. 中醫 x 物理針對耳石頭暈治療:1+1 > 2 的協同效應


這是一個完美的整合治療模式:

物理治療師/醫師*:執行精準的耳石復位術(治標),迅速解除急性眩暈危機。

中醫師*:在急性期後介入,透過中藥、針灸等方法調整患者的整體體質(治本),旨在降低復發機率,並處理如耳鳴、頭昏、疲勞等伴隨症狀。


兩者合作,讓您不僅能快速恢復,更能獲得長遠的穩定與健康。


3. 簡易食療,鞏固您的內在平衡


根據不同體質,您也可以透過飲食輔助調理:

壓力大、易怒型 (肝陽上亢):可適量飲用 **菊花茶、芹菜* 等,有助於平肝清熱。

身體沉重、易疲倦型 (痰濕中阻):推薦 **山藥茯苓粥* 或 *薏苡仁*,幫助健脾祛濕。

勞累、面色差型 (氣血虧虛):可適量食用 **龍眼肉、紅棗、菠菜* 來補益氣血。


想徹底擺脫耳石症的困擾,不能只滿足於症狀的暫時消失。透過中醫的整體調理,結合物理治療的精準復位,才是通往持久健康的最佳路徑。



Michael Chan
Michael Chan

陳醫師擁有超過10年的專業中醫經驗,曾於香港防癆會 -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任職註冊中醫師(2012至2022),專注於中藥內科、針灸、推拿等治療。他的專業領域涵蓋多種常見疾病及痛症,尤其擅長老人科疾病及慢性痛症的診治。針對頭痛、偏頭痛、頸椎病、坐骨神經痛、中風後遺症、耳鳴、慢性疲勞綜合症等各類疼痛及慢性病,陳醫師以中藥、針灸及推拿等中醫手法為病人提供全面的治療方案。


Sep 27

2 min read

1

37

0

Related Posts

Comments

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.

LOCATION

HOURS

Unit 800 - 6388 No. 3 Road

8th Floor, The Paramount

Richmond, B.C.

604-401-6670

English / Cantonese / Mandarin available

Monday - Friday: 9 AM - 6 PM 

Saturday:  9 AM - 4PM

Sunday & Stat holidays:

By Appointment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