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頭部「壓力感」偏頭痛:成因、症狀與預防措施

Oct 24

3 min read

ProCare Team

0

19

0

許多人在頭痛時會說「頭好像被壓著、被夾住」或「頭壓得好重」,這種「壓力感」的頭痛不一定是典型的血管性偏頭痛,也可能與氣壓變化、頸肩肌肉緊張、姿勢或顱內壓力改變有關。本文將從臨床與物理治療角度,解析這類頭壓感頭痛的成因、常見觸發因素、以及能採取的緩解與預防措施。



一、什麼是「頭部壓力感」頭痛?

雖然「壓力性偏頭痛」並非醫學分類中的標準術語,但很多患者描述的頭痛感受是:

  • 頭部兩側或額頭有「被緊箍/夾住」「沉重壓迫」的感覺。

  • 頸肩、後腦緊繃,伴隨肩背肌肉不適。

  • 有時與典型偏頭痛(如單側搏動痛、噁心、畏光畏音)交疊,但更多時候為「非搏動、壓迫感」型。這類頭痛可能屬於「張力型頭痛」的一種變化,或與氣壓變化、顱內/耳內壓力變動有關。


二、主要成因與觸發因素


1. 肌肉緊張與姿勢不良

頸部、肩膀、後腦肌肉長期緊繃,加上頭部前傾、低頭滑手機、長時間坐辦公室,會造成肌筋膜拉扯、血液循環減慢、壓力感加重。


2. 氣壓/天氣變化

對於部分偏頭痛患者,氣壓下降、濕度變化、風暴來襲等氣象變化可誘發頭痛。研究指出,氣壓改變可能透過影響鼓膜、耳內、鼻竇的氣壓平衡而誘發頭痛。


3. 頭內或耳內壓力改變

顱內低壓、顱內高壓、耳內壓力失衡均可能導致「頭壓」感。比如「低顱壓頭痛(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)」、「顱內高壓(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)」會出現壓迫/脹痛感。


4. 偏頭痛或其他頭痛形式的變異

偏頭痛患者,也可能出現「壓迫感」。氣壓、肌肉張力、睡眠不足、壓力累積皆可作為觸發因素。


三、症狀表現與何時應尋求醫療

 

1.     常見症狀包括:

·        頭部兩側或額頭有沉重壓迫感、有時像「頭被箍住」。

·        頸部、肩部、後腦有緊繃或酸痛感。

·        與天氣變化、姿勢改變、肌肉疲勞、壓力有明顯關聯。

 

2.     該就醫的情況:

·        頭痛突然變得劇烈或伴隨視力改變、嘔吐、意識混亂。

·        頭痛頻繁且干擾生活、工作。

·        有頸椎病變、腦部疾病、耳內/鼻竇問題背景。在初步評估後,可能需要神經科或頭痛專科進一步檢查。


四、緩解與預防策略

 

1. 改善姿勢與肌肉鬆弛

·        常做頸部伸展、肩部旋轉、上背肌放鬆運動。

·        控制手機/電腦使用時間,維持頭部、脖子、背部在對齊位置。

·        熱敷/按摩肩頸肌肉,減輕長期張力。

 

2. 規律運動與呼吸放鬆

·        有氧運動、瑜伽、普拉提等可調節全身張力與壓力反應。

·        深呼吸訓練、正念冥想可幫助舒緩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。

 

3. 跟蹤天氣/氣壓變化

·        若你察覺頭痛與天氣變化/氣壓下降有關,建議使用頭痛日誌、關注氣象變化,並在預知觸發時做預防。

 

4. 尋求物理治療或專業協助

·        專業物理治療師可進行頸肩評估、肌筋膜釋放、姿勢再教育。

·        若懷疑與顱內壓力相關,則需神經科或耳鼻喉科檢查。

 

5. 避免已知觸發因素

·        睡眠不足、脫水、咖啡因過量、長時間盯螢幕、壓力累積皆為誘發因素。

·        建議建立規律作息、適當水分補充、分段活動休息。


頭部「壓力感/被壓迫感」的頭痛雖然感受特殊,但並非罕見。它可能是張力型頭痛、氣壓變化誘發頭痛、或偏頭痛的一種變化版。關鍵在於:

  • 了解自己的觸發因素(姿勢、氣壓、壓力)

  • 採取姿勢矯正、肌肉鬆弛、運動與呼吸放鬆等介入

  • 若頭痛劇烈、頻繁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,應儘早就醫。透過日常良好習慣與專業治療 ,大多數人都能有效減少這類頭痛的發作頻次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

#壓力型偏頭痛 #頭部壓力感 #緊張性頭痛 #頭痛治療 #姿勢矯正

#氣壓性頭痛 #天氣頭痛 #頸肩痠痛 #物理治療 #放鬆訓練

#緩解頭痛 #壓力頭痛 #列治文物理治療 #溫哥華物理治療 #ProCareHealthWellness

Oct 24

3 min read

0

19

0

Related Posts

Comments

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.

LOCATION

HOURS

Unit 800 - 6388 No. 3 Road

8th Floor, The Paramount

Richmond, B.C.

604-401-6670

English / Cantonese / Mandarin available

Monday - Friday: 9 AM - 6 PM 

Saturday:  9 AM - 4PM

Sunday & Stat holidays:

By Appointment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bottom of page